今天是: 2018年07月02日
如何向技术型大学转型
时间: 2014年10月20日 来源: www.87365.com 浏览: 63 分享:

吕明

   教育部提出部分大学向技术型院校转型,是鼓励和帮助大学正确定位,培养国家经济建设真正需要的技术人才,以特色和质量取得优势。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自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为行业和陕西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线实用人才的目标,确立了以特色和质量取胜的战略,并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推进。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坚持以工科为主,艺术、管理等学科协调发展,使得学院的学生规模合适、专业结构合理、培养目标实际;同时,由于学院具有校企共享、校所合一的优势,紧紧围绕服装产业链布局的专业结构,使得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和就业都极具针对性,向技术型大学转型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政府、社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学院深深地体会到,创建一所大学不易,办好一所大学更难,而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则是难上加难。但是,国家和政府正在加大给予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给学院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机遇。向技术型大学转型,使学院更加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坚定了创办一流技术型大学的决心。
  准确定位服务面向
  形成鲜明办学特色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创办于1994年,2002年设置为高职院校,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学院的创办是应社会之需求,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紧紧依托社会的需求,而赢得社会的认可则是依靠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质量。
  创办之初,学院就认识到,民办大学如果不能从社会需求出发来培养人才、没有明确的特色优势、缺乏可靠的质量保障,就很难持续发展。为此,学院首先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就是要为服装行业和陕西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和定位,学院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专业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形成非常鲜明的特色。
  实行班主任助教制,以服务的理念促进管、教、学有机结合。学院认为,对学生的管理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管理就是服务,严格的管理要和正确的教育、引导结合起来,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刻苦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引导学生正确地应对、解决各种困难。学院在每个班级设立班主任助教,一方面进行日常生活管理,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另一方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行课程辅导和专业指导,以服务的理念实现管理、教育、学习的有机结合。学院一般选派新入校的年轻教师作为班主任助教,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年轻教师容易和学生沟通,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同时,鼓励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承担高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助教,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利和有效的,保证了校园的安全和谐,促进了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服装产业链为主线,坚持面向产业和地方,合理规划专业结构。学院的专业结构是以产业链为主线发展的,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专业和能力结构特色,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服装纺织业是陕西省的支柱产业,人才需求量很大,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需求也很迫切。学院服装类专业是主体和优势专业,如何保持优势、扩大优势并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对学院来说至关重要。经过认真研究和实践,学院确定了以服装产业链为主线、以服务陕西地方经济为重点的专业发展思路。目前,服装类专业已经包含服装产业链上的设计、制作和市场三个主要环节,将向产业链的上游“布料”和“原材料”两个环节延伸,向产业链的下游“品牌”和“再利用”两个环节延伸,使专业结构形成完整的体系。结合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目标,并充分利用艺术类专业的优势,学院设立了建筑、医药和珠宝类专业,将进一步明确从内涵上发挥艺术类专业的纽带作用,沿产业链发展的思路,扩充这几类专业领域。
  实行工、艺、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服装类专业的特点是工科和艺术结合得比较紧密,而学院的艺术类专业和方向比较全,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实验、实习和实践条件比较完善,并建有季羡林国学院,在人文研究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根据这些特点,学院精心设计了以工、艺、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工科、艺术和人文方面的课程,其目标是要让所有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工、艺、文的成分,工科学生以工为主,工艺文结合,艺术类学生以艺为主,艺工文结合,形成“符合工程的原理、采用艺术的元素、遵循人文的原则”的意识。工科学生在从事本专业工作中,要学会合理采用艺术的元素,提升工程工作的品质;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设计和创作中,要始终有工程原理的思想,避免失误。所有学生在为人处事中都要坚守道德、公德、责任的原则。
  发挥集团优势,校所合一、校企共享,形成真正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学院属于镐京教育集团办学,集团在校区还成立了制衣公司、制药厂、服装研究所、黑陶研究所、季羡林国学院等企业和研究机构。依托产业集团进行校企合作具有天然的优势,学院根据课程需要,课堂有时就放在车间和研究所,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更直接地训练技能,可以尽早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集团在北京、上海等地还建有制药厂、服装厂、医药营销公司等企业,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和实际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创新实践平台,使学院的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经过多年的实践,学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机制、体系和方法,保证了学生实习实践的内容和质量。
  落实特色发展战略
  形成人才培养优势
  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是摆样子给人看的,一定要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最终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转化为学校的综合实力。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始终重视特色建设和应用,以形成人才培养的优势。为了实现特色办学,学院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给予培养、支持、提升和完善,使特色成为实实在在的内涵,成为名副其实的优势,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学校的软实力。
  将特色建设贯彻在顶层设计中。办学特色要能够切实得到贯彻和落实,并最终取得效果,首先需要学校领导层统一认识,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学院董事会每年设立特色建设专项经费,由校委会围绕特色建设的实际情况论证立项,各部门、各单位具体落实。这样,董事会给政策,党委做保障,校务会做部署,二级学院具体实施,使学院特色建设每年都有新进展。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技术人才,特色建设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学院通过广泛宣传,使特色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全校师生员工都认识到特色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主动给予支持,积极参与实践。
  将特色落实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学计划是学生在学校期间系统学习知识、系统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最主要的依据,只有通过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特色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学院要求将特色建设落实在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根据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把实践教学学分调整到总学分的27%以上,对于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学分、实践深度、实践环境、实践节奏,指导教师都要进行精密设计。为了培养学生具有“遵从人文原则、服从工程原理、采用艺术元素”的素质和能力,学院开设了“国学基础”、“季羡林国学思想”、“演讲与交流”等课程,结合思政方面的其他课程,培养学生形成“遵从人文原则”的思想;开设了“艺术鉴赏”等课程,通过各种艺术竞赛、艺术表演、艺术展示、艺术讲座来培养学生“采用艺术元素”的能力;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工程基础严重不足的问题,专门开设了“工程原理”、“工科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旨在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服从工程原理”的意识。
  同时,教育集团要求所属服装企业、制药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要制订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计划,企业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专门的教室实验室、专门的生活设施。集团引进行业大师,设立专门的黑陶研究所、服装研究所、珠宝检测所、季羡林国学院等教学辅助机构,主要功能就是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学计划使集团内部的资源做到校企共享、校所合一,使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
  将特色体现在管理的所有过程中。重视特色建设,单体现在教学计划中还不够,学院要求将特色体现在所有的管理过程中。学生在学校期间,课外时间远远大于课内教学时间,全校管理人员都要以服务和教育的理念来对待学生,根据民办大学学生的特点,将严格管理、友好服务、耐心教育和特色培养结合起来。同时,在教职员工中广泛宣传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要求管理人员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学院的特色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门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更能使特色理念深入人心。其中,针对民办大学学生的特点,学院不断探索和完善班主任助教制,将日常生活管理和学习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管理效率和学习质量,也锻炼和提高了班主任、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一批又一批班主任辅导员发挥了最有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又辐射和影响到其他管理人员,特色通过全校教职员工自己的具体工作体现出来。
  将特色融汇在校园文化中。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不可忽视也是无法替代的,会对学生产生终生难忘的影响与作用。学院在打造积极向上、高尚活泼的校园文化过程中,要求将办学特色镶嵌其中。为了体现艺、工、文结合的培养模式,学院的宣传标语、雕刻造型、标识图案、艺术绘画等都要体现“人文原则”、“工程原理”、“艺术元素”这三大内容,校园里专门设置了石刻艺术展示区、黑陶艺术展示区、服装艺术展示区、国学精粹展示区、书画艺术展示区、明星艺术展示区等,给学生提供欣赏、学习的机会和场所。学院还邀请各方面的知名人士开设讲座,全面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综合素质。
  如今,学院已经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将向技术型转型、深化特色、提升质量作为主题。学院将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完善、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实习内容等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其更加贴近实际,从内涵上达到技术型大学的要求;在“校企共享、校所合一”实践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工程实践中心,不仅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更要利用好合作企业的资源;充分利用季羡林国学院的有利条件,开展大国学思想的研究,在全校开展以素质提高为主的人文教育,使这一特色不断充实和深化;探索技术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形成师资储备、师资培养、师资使用的新机制,为技术型大学可持续发展奠定师资基础。

(作者系陕西镐京教育集团董事长) 

审稿人: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