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18年07月02日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型发展
时间: 2014年10月20日 来源: www.87365.com 浏览: 60 分享:

夏鲁惠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理应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近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已经颁布,教育部正在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办学观念的转型
  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我国有1145所本科院校,其中地方高校1036所,约占91%;地方本科院校在校生1250多万人,约占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88%。随着招生生源紧张、新生报到率下降以及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等问题的出现,地方本科院校办学中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人们不得不对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进行重新审视。
  一是高校办学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大学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因此学校的学科专业水平是其定位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也要看到,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办学活动与经济社会环境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本科院校曾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遇到困难。以2012年为例,全国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427.1万人(绝大部分在地方高校),其中艺术专业121.6万人、文学专业266.9万人、管理专业256.2万人,分别占到8.5%、18.7%、17.9%。这种人才培养结构明显偏离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着眼于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多年来,地方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一直进行着研讨,并且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对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在社会旺盛需求的推动下,通常考虑的都是如何扩大办学规模,如何做强学科专业,而对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没有深入的思考和具体的措施,在学校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一公里”问题。麦可思对2012级学生进行了调研,家庭是农民或农民工的本科生占44%,无业与退休家庭占6%,产业与服务业家庭占26%。其中,在家庭中为第一代大学生的本科生比例达到75%,新建本科院校的比例更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能否适应社会,已经上升为民生问题。
  三是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日益受到经济社会需求与供给的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经历着由求学需求拉动向社会需求导向的转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合理定位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学科专业水平高于高职院校毕业生,但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更加接地气,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践,因而其毕业生就业形势明显好于地方本科院校。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理应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办学模式的转型
  地方本科院校都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高等教育设有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506个专业,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就是要发挥其学科专业建设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在办学机制方面,由注重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向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变,更加注重企业参与办学、校企联合培养,以及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建设。在教师队伍方面,由注重教师学术水平向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转变。在专业建设方面,由注重博士点和硕士点设置、重点学科建设向对接产业链、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转变,更加注重专业教学与职业标准、企业生产的衔接。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再单纯强调专业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而是强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实用性,更加突出社会需求、就业导向,实施面向职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招收一定比例的中高职优秀学生、企业优秀在职技术技能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一种体制机制创新,既打通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联系,又实现了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深化。
  转型发展的实现
  转型发展兼具了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没有现成的模式套用,既从普通高等教育的角度进行解读,又可从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进行解读,各种说法不一。本文认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是与学术类型高校相对应存在的,并与现有的高等职业院校一起构成了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从长期看,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设置标准、学科专业设置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等,将会与现在的地方本科院校有明显的变化。
  一是明确转型发展条件。虽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积极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但是这种转型发展是有条件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转型条件,才能真正实现转型。例如在办学机制方面,需要组建校企合作的教育集团,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面,需要具体制定与产业需求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师队伍方面,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必须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以及来自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兼职教师比例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在实践教学方面,主干专业课程企业参与率要达到100%,四年期间学生实习实训时间累计要达到一年,等等。
  二是鼓励地方本科院校参与试点,并对试点高校给予政策支持。转型发展是提高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不管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不管是全部专业还是部分专业,只要希望参与转型发展试点,均应受到欢迎。只要满足转型发展的条件,政府就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允许试点高校自主制定招生考试方案、自主设置新专业、自主评聘高级职称,支持试点高校引进优秀企业领导担任学校校长,允许试点高校采取市场融资的办法建设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等。
  三是把转型发展的理念、要求、条件固化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办学评价体系,使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方向、有目标。客观地讲,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的又一次办学定位,改革力度大、要求高、投入大。例如,转型后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均要有明显的提高,并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四是建立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毕业生“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可分为I级(研究生)、II级(本科)、III级(专科),逐步使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象征。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术类型高校的学位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毕业生若希望获得学位证书,需要另外提交相应的学术论文;同样,学术类型高校毕业生若希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需要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
  五是政府对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的高校给予奖励,包括增加财政拨款、增加招生计划、增加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研修选派名额等。

( 作者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审稿人: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