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由海内外十五位学者、企业家联合发起创办,其前身是厦门南洋专修学院,成立于2000年9月。2007年2月转设为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成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文教区,校园规划占地面积60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校园建设投资近6亿元,现有10个二级学院,42个高职专科专业,教职工421人,各类在校生近万人。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自办学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依法办学,创新办学,规范管理,推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践行“以人为本,特色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注重提升内涵,注重高素质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累计向社会输送人才近三万名,取得各类教学科研成果30余项,6个专业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评估中位列前十名,2个专业入选省级高职示范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为厦门市重点专业。学校荣获“全国学生就业实力十强民办高校”、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被厦门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支持申办本科的民办职业院校。学校近年来年年生源爆满,2013年在全省最好的公办高职院校全部需要补录的情况下,学校创造了一次性录满的奇迹,还取得了连续十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9%以上的优异成绩。
学校始终以质量和特色取胜,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上坚持传承与创新,把创新办学,提升内涵,打造核心竞争力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秉承“六个坚持”,创新办学模式
学校以“办一所负责任的职业大学”为办学愿景,十五年来,不断丰富、践行、完善“六个坚持”的治学方略。
第一,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强调“水平(能力)第一、文凭第二”,坚持“高”、“职”定位,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历届学生获取“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比例都在95%以上。第二,坚持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创新。着重解决怎么看待职业院校学生,请什么人来培养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选好适合他们的老师,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鼓励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和学生主体意识。第三,坚持以质量与特色取胜。紧密结合厦门区位优势,深入开展工学结合、勤工助学,多年来超过80%的学生在读期间有兼职工作,让特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参与发挥育人功能。第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突出创业教育。每年举办千家百场大型校园招聘会,连续十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长期开展“创业教育”,校内建立5000平米“创客家园”,2006年设立百万大学生创业基金,2007年起开设创意创新创业选修课程,辅导、支持和鼓励在校大学生和校友创业,应届毕业生创业率超过10%。第五,坚持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群团工作的领导。办学伊始就同步设立党组织,并特聘时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原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副省级干部李保义教授担任书记,在全省民办高校中最早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第六,坚持走国际化、现代化办学之路。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30多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8所大学开展“校校企”合作,是福建省首批闽台合作试点院校,并始终坚持办学条件现代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
二、打造最美校园,创新校园建设
厦门本身就是一座“天风海涛、万石涵翠,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国际化花园城市,南洋学院新校园位于厦门翔安新区,邀请瑞士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2010年,学校新校区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整体建设都围绕环境育人功能,在教学楼拿出数十间教室、在公寓楼拿出一百多间宿舍的空间建成学生活动、讨论、休闲区,投入一千多万元建设学生创业活动中心,近期又投入八千万元建设两幢实训大楼,经过“十二五”的建设,一座“数字型、环保型、生态型”校园已经初具规模,校内湖光山色,碧树成行,绿草如茵,名贵树种近百种,一年四季繁花似锦,景致优美,特别是在凤凰花开的季节,每年都会有多部影视剧在校取景拍摄,学校曾多次被誉为“最美民办校园”、“中国高中生最向往的民办大学”,2012年被评为厦门市“绿色校园”,2014年被评为厦门市“花园式单位”。
三、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办学理念
学校始终践行“以人为本,特色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南洋学院从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以人为本”的人才观、质量观,坚信人人都是人才,每个人都可以成才。
学校强调学生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要求学生通过坚实的努力成为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的合格的职业人才。通过完善学校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督导机制与教学评估机制、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机制等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坚持以德为先,创新育人模式
在育人模式中,学校思考最多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新生一入学,第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以“勤奋、求实、拼搏、向上”为校训,倡导“天天向上”的南洋精神,提倡学生唱两首歌:《国际歌》和《爱拼才会赢》,自强、自信、自尊、自爱。一百多名学生即配备一名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全部是大学毕业生和中共党员,各类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创业活动促进和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南洋的办学口号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学生一进校,每位老师都会自觉按照这一要求去关心、关爱我们的学生。
一名甘肃少年,年少轻狂失足改造,先后去了七个学校求学,均被拒之门外,最后来到南洋,被留了下来……三年的培养、教育,这个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会了为人处事,还被推选为学生会干部,取得了良好成绩顺利毕业,成了一名自食其力、乐观向上的社会劳动者。
有一个农村来的孩子,中学阶段每天上网。刚到学校,仍每天玩游戏,不认真上课,除了计算机课程,其他各科成绩都很一般,老师发现他在计算机方面很有天赋,于是激发他的学习兴趣,鼓励、指导他将爱好和特长应用到业务开发上来。经过耐心地启发教育,他转而钻研业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又挣脱了沉迷网络游戏的烦恼,同时促进了其他科目的学习。这名学生不负众望,大三时外出兼职月收入就近万元,毕业时已成为计算机应用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被厦门一知名企业高薪聘为部门经理,当年年薪就达到20万元,现在已自主创业,管理着四家公司。
蔡志扬校友,毕业后成为一名普通的协警,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拖着砍成骨折的右臂,奋力追赶歹徒直至将其制服,被评为“福建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更为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张良健校友,在校期间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向省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被授予福建省“爱心大使”。这些都是学校以德为先的育人模式培养下的成功典范。
五、提升技能,创新勤工助学
学校创办之初就设立了专门的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学生工作部门制订有详细的勤工助学实施细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到各类相关的企业勤工助学,如今这一模式被复制到许多高校,已成为厦门企业的一种临时用工模式和厦门市高校的勤工助学标竿。现在,南洋学院校园内设立有中国电信114查号分台等,提供多个助学岗位。正因如此,学生社会经验、动手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煅练。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理论知识,学校在全国、全省的职业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历届学生获取“双证书”的比例都在95%以上,连续13届毕业生就业率99%以上。
学校2015届应届毕业生王健勇和李帅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的“简味厦门旅游纪念主题矿泉水”的毕业设计作品,在校内举行的毕业设计展上被厦门市华润简味食品有限公司相中,决定合作投资该创意设计项目,并现场签订100万的投资合作意向书。
六、培育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
在国家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学校积极应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启蒙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练就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放在首位。学校创办之初,就提出
“南洋求学,特区创业”的口号,多年前就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开设创意创新创业课程,如今又开辟五千平方米的“创客家园”,当年享受创业基金成功上市的校友又回校设立百万元创业基金,支持和鼓励在校大学生和校友创业。
郑智勇,2004年毕业,第一个拿到南洋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毕业生,他在校期间坚持勤工助学,从跑业务起步,毕业后很快确立创业方向,设立慧赢传媒公司。南洋学院十周年校庆时,他向母校捐赠了一百万元,支持学弟学妹们创业。如今慧赢传媒公司已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为福建省在该中心挂牌的首家文化传媒企业。
李斌,2005年毕业,他毕业后,运用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开始了“互联网+”创业,开设了“互联网+家政服务”公司,将公司总部设在了上海,目前在厦门等全国27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
吴炳辉,2007年毕业,他放弃舒适的就业岗位,自主创业,以独到的眼光和强烈的事业心,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多家公司。几经辗转尝试选择,他最终确定了LED照明事业,一举收购宁波“冠军照明”企业,现在其公司不仅设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而且公司纵贯闽粤两地,总部设在厦门,产品畅销全国,年产值达到近亿元。
南洋的应届毕业生创业率超过10%,是全国高校平均创业率的近五倍,仅03届国贸班(南洋第一届毕业生),目前的自主创业率就达到近50%。当前,学校正着手筹建“创意创新创业学院”,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投入。
七、实行成长导师,创新学生管理
学校积极推动学生“成长导师制”,董事长、校长亲自带头担任20名学生的成长导师,对所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给予细致的关心和指导。创设学生公寓党工委,并下设公寓楼栋党支部,把公寓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发挥他们在学校文明创建和公寓管理中的模范作用,在实践中建立起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公寓的新模式。还在学生管理中创设学工微信平台(nyxgc123),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拓展服务功能,与学生“面对面”对话,零距离沟通,被教育部思政司和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究分会授予优秀教育成果“特等奖”,“全国民办高校党建论坛”第一次走进高职院校,今年十月在我校成功举办。
八、注重双师培养,创新师资队伍
南洋选聘教师,不唯职称学历而论,聘任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经验兼备的复合型“双师型”教师授课,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南洋学院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占三分之一以上。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学、科研工作指导委员会、专业研发中心和研究所等,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各类型、各级别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指导学生就业、创业;鼓励教学团队申请研究课题、科研立项、专利研发。截至目前,学校教师拥有各类教研成果30余项,编写各类教材57部,国家发明专利多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省民办高校唯一青年杰出科研人才1人,列入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3人,入选省级评估教育专家4人。学校还特别注重特色师资队伍建设,除了自身拥有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队伍之外,还适时聘请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来校任课,把不同国度、不同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特色文化、理念、教学模式、思维方式、科学知识引入南洋,从而使南洋办学更趋现代化、社会化、国际化。现从美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等海外院校,从台湾亚洲大学、厦门大学、厦门航空等知名高校、大企业聘请的专兼职教授、专家,已成为南洋不可或缺的师资力量。
九、坚持不断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校级党政机关只设立五个部门,大大精简了机构和人员,减少了工作扯皮,提高了管理效率。学校从创办开始实行浮动工资制度,普通职员的月工资中奖金的比例约占50%左右,并自2012年起实行全员竞聘制,处长、教授岗位均竞聘上岗,增加了工作压力,增强工作责任。
早年的南洋学院,租赁厂房办在厂区,是地道的“厂中校”,
高端教学设施设备短缺,而今的南洋在高职教育的定位下,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目前我们共有9个实训中心,76个实训室,两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斥巨资兴建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0多名学生上课的实训中心,引进入驻模拟生产实际场景的各类高端设备,实现了由“厂中校”到“校中厂”的华丽转身。
学校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式,探索并形成了多种成熟完善的合作模式。如先后与厦门航空旅游集团、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厦门东方海陆海事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合作,培养企业技能型人才;与厦门见福企业以“冠名式”合作,组建“南洋见福管理班”,为其培养连锁店店长;与福建省橱柜业商会和厦门市橱柜业商会合作,校企“双主体办学”,成立全国首家橱柜学院,组建橱柜设计、橱柜营销专业“调干班”。与台湾亚洲大学、亚太创意技术学院等多所台湾高校和友达光电、新鸿洲精密科技公司等十多个台资企业开展合作,开设了应用电子技术、旅游管理等“校校企”合作专业。与用友新道科技公司、厦门斯玛特三维创客公司、厦门睿达丰公司、厦门双延兴业传动科技公司、厦门东方海陆海事咨询有限公司、厦门康辉旅行社、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公司、聚贤企业集团、沙巴克服装公司等近300家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学校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安县人民政府、建阳县人民政府、三明市旅游局、泰宁县人民政府签定了战略协议,进一步向“政校企”合作推进,合作区域得到进一步拓宽。
十、努力服务社会,创新延伸发展
南洋学院办学十五年,除了向社会输送三万名实用型人才外,我们还为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近万人次,为政府相关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短期培训人才近5000人,每学年青年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近2000人次,每学期承办各种大型社会活动3次以上,这个学期我们就承办了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论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福建校友会年会等大型活动,同时每年的职业技能大赛,导游之星比赛,社科普及活动周,以及与周边社区,驻厦部队等单位的共建活动等和承接各类科研课题,都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学校还结合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厦门各旅游景区为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创建度假连锁酒店4家,在北京、江苏、厦门、旧金山为幼教专业创办和筹建幼儿园、幼教机构多家,今年我们又创办了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宗旨,集食、宿、游、学为一体的全日制老年学院,致力于打造老年人的精神乐园和情感家园,更好地服务社会。
创新办学,提升内涵是南洋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办学十五年来学校还曾荣获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厦门“平安先行校”、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等20多项
,2011年底,在福建省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评估中排名第一,取得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被厦门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支持升格本科的职业院校。
当前,南洋学院正在持续实践创新办学,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紧抓时机,满怀信心为学校2016年升格为应用型本科大学而努力。
审稿人: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