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华
我与职业教育结缘,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黄炎培先生主持起草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对《宣言书》中描绘的“学校无不用之成才,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业”的美好愿景倍感向往,从此立志投身职业教育,一干就是23年。
多年来,我到国内各地和台湾地区考察调研职业教育的同时,也研究了不少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现行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差距和发展困境感到深深的焦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和理念值得借鉴。
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专层次技能人才不同,德国有214所应用技术大学,主要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技能人才,学校数量占到整个国家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29%,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学生占到约41%,学士学位约44%。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给予各类学生宽松的入学机会。申请者获得企业提供的培训合同和资助后,方可进入学校参加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课程。应用技术大学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或其他社会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聘教师来校兼职授课。企业从学生入学、专业教学到毕业考试,全程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
再比如位于台北的开平餐饮学校,是我国台湾地区享有盛誉的餐饮专业学校。这个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对专业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能力,一位二年级的陈同学说,开平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做菜,连管理、采买、成本预算控制、行销、地点选择等都要完整学习。学校的学生不少,但面积不大,原因是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比较有限,更多时间在饭店实习、对外访学。学校创办人夏惠汶博士告诉我,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前往东京、大阪、新加坡等地的餐饮专业学校开展教育互访,学生们可以在东京制果学校学习烘焙,也可以在新加坡参加美食展,不仅提升学习兴趣,还提升了专业技能,扩大了国际视野。
从担任市政协委员到省政协委员,再到全国政协委员,我不断整理从调研中获得的启发,并撰写成提案,累计百余篇。比如《关于在四川四大连片贫困地区开展职教扶贫的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去年2月,我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后,一口气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关于在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开展职教扶贫的建议》《关于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老龄化社会职能的建议》《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等4篇有关职业教育的提案,每篇提案都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积极回应。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一些老问题还未解决,一些新矛盾又涌现出来。如课程体系衔接、教学方式创新、招生模式改革、办学机制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老问题;又如职教理念亟待创新,系统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和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各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脱节、教育与产业的融合等问题亟待解决,以及职教行政管理方式还不适应“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要求等新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相互掣肘,充满艰巨性和复杂性。职业教育要发展要创新,不改革没有出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中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首先要抓好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做好现代职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是顶层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将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其次要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创办应用技术大学,构建起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与之配套的职业教育办学标准化体系和可操作的职业教育证书体系也应高度重视。
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职业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应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同时,专业大类、重点专业要与国家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匹配,职业教育科研机构要与职业教育规模、地位、结构匹配,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设置与区域人口、经济相匹配。
(作者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
审稿人: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