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18年07月02日
转型升级中的高职如何走得更好更远?
时间: 2014年01月07日 来源: www.87365.com 浏览: 59 分享:

     2013年11月30日,计划单列市五所高职院校联盟成立。该联盟将开展学生交流、教师研修、课程交流、专业共建、发挥计划单列市先天优势,开展综合改革实验区交流与合作,为国家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积累经验。为此我们编辑整理了五位校长的发言,供读者参考。
  特区校该有什么特色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是厦门市唯一公办高职院校,具有几个优势:一是地点很好,就在厦大旁边,用“肉眼”还可以看到金门;二是厦门市政府投入大,办学经费很充裕。由此,我们也成了“三高”院校:一是全省录取分数线最高,一般在二本线下二三十分,有几个专业文理科都在二本线以上;二是报到率高,基本都在90%;三是就业率高,如果学生不挑剔,基本可以实现百分百就业,社会评价我们的学生也是比较好用、耐用。
    目前,我们主打“三张牌”:

  第一张是特区牌,包括经济特区、国务院综合改革试验区、厦漳泉同城化。我很赞同专业设置一定要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观点,除此之外,我想,高职教育还应该有适当的前瞻,能够洞察整个城市的发展趋势,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比如,现在我们的海上休闲专业、帆船专业发展都不错,学生也在很多国际赛事中拿到了金奖。培养这样的学生,既可以引导政府重视,也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的校企合作搞得不错。今年,厦门开始在建地铁,地铁公司已经跟我们实行了订单式培养,要求我们办五个专业。我们目前做得比较不错的就是集团化办学,政府做理事长,我们学校牵头,工作内容包括生源共享、学生交流、课程共建以及教学交流等等。
  第二张是台牌。一方面是和台湾地区院校开展专业共建,包括物流管理、光电信息、酒店管理、动漫等等;另一方面是和台湾企业进行订单培养。每年,我们会安排教师分批到台湾交流,同时聘请台湾老师过来上三分之一左右的课,课堂气氛不错,学生也很欢迎。台湾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很强,每年都会申报很多专利。所以,每年,我们都会轮流坐庄,就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专题研讨。
  第三张是改革牌。今年,我们着手启动了内部分配体制机制的改革,主要包括基础工作和绩效工资两块,基础性绩效是“大锅饭”,平均分配,奖励性绩效允许拉开。我感觉公办院校最大的问题就是激励机制的问题。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不错,但有了人才不能闲放着,必须切实发挥作用才行。(厦门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刘德发)
       不能强制学生去当“蓝领”

  深职院面临的问题,一是学校发展方向,二是学生发展。
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相对较快,已经超越了高新技术阶段。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已接近6000亿元,深圳GDP大约1.45万亿元左右。深圳还有许多新业态、新产业,企业对于劳动力需求也有很大变化。比如,富士康现在已经开始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用工已经高学历化。深圳这样的产业结构必然带来人才需求的巨大变化,中兴、华为等企业都明确表示未来基本上不再招收大专学历高职学生。其他企业对于大专高职学生的需求比例将大幅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深职院怎么办?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现在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是不科学的,定位也不准确。比如长期以来视高职为一个办学层次,就是明显失误。比如对高职定位以就业为导向,但就业并不仅仅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应用型大学同样如此。
  我分管校企合作,跟企业打交道很多。企业管理者们讲,现代生产都是流水线操作,所需技能那一点点东西,只需培训一周两周就足够。所以高职教育绝不能只培养技能。从深职院现在的情况看,毕业生就业率确实很高,位列全国十大最具就业竞争力的院校。但据第三方教育咨询评估机构麦肯斯调查,半年以后,50%的学生就不在原就业岗位了;一年以后,70%的学生不在原就业岗位了;三年以后,基本都不在了。我觉得,目前通过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方式,强制性规定你就是蓝领或是白领,是与学生个人发展的意愿相违背的,不是“以人为本”的做法。深圳的学生自主择业的意愿较为强烈,家长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如果强制学生去当蓝领,那他们宁可出国去学习,或者自主创业。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是没有办法强制的。
  我们不能预测未来十年、二十年整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为我们的专业设置永远落后于转型升级的高速产业发展,唯一可行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教给他基本的技能,使其在面对未来的就业需求、产业发展时可以找到最适合的、最捷径的道路。
  对此,深职院刘洪一校长提出了“三育人”的理念,也就是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和协同育人,提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育人模式,试图以文化育人为引领、以复合人才培养为标准、以协同育人为路径,通过将政府资源,企业资源,行业资源统筹整合并转化为育人要素,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强化其面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效民)
       高职不能是“空中楼阁”

  我先呼应一下张院长。高职院校在运动式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进步和成绩,也有很多困惑和问题,包括办学定位、发展内涵。刚才张院长也提到了办学定位直接影响办学功能的问题,我想,如果将高职教育仅仅局限于“生产一线”的定位,与中职教育没有区分的话,那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的办学就会趋于同质化。高职教育必须体现出它的高等性。
       这些年来,高职示范校在专业建设中重点抓了师资、课程和实训条件建设,但给我的感觉是,有些院校“顶天”未能“立地”,似乎存在着“空中楼阁”的现象。高职的专业设置确实需要做市场分析和对接,需要有前瞻性,有很多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无法预测,不能简单地去把专业和岗位进行对接,假若仅凭企业现有岗位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的标准的话,就很容易使得高职教育走进误区,使高职院校的办学成为企业的附庸,也往往不能体现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区别。所以,我提倡高职院校与企业在联合培养人才时是“订单合作”而非“订单培养”。

  刚到青职学院工作时,我曾和海信集团的人力资源部部长交流过,他们的观点和刚才张院长提到的一样,企业不仅看重学生技术,可持续能力与基本素养也是最看重的。这些话当时给我很大刺激。
  专业与课程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企业里的生产线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老师把学校课程做出来后,如何才能成为“学习商品”呢?如何通过“教学营销”的手段,让学生接受和购买这些“学习商品”呢?假如学生不喜欢、不接受这些“学习商品”,出现逃课、厌课的问题,那课程就不能称之为“学习商品”。
  美国社区学院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做课改,直到现在还在做。我形象地把课程改革比喻成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希望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按照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课堂教学的基本单元做起,从唤醒教师课程意识的自觉做起,渐进式地、螺旋式地做实,而不是钟摆式地、运动式的造势。
  我认为,在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时不仅仅是考量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的问题,还应该考量那些专业不对口就业的情况,以此来判断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否具有宽口径的适应能力。在我看来,高职院校应该是一个中转站,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就像美国的社区学院,这点在随教育部赴美国之行“海外领导力培训项目”时特别有感触。如果能够这么定位,那么高职院校的职能和使命就不单单是一点了,其扩展作用和对社会的贡献率就会大大提升。(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覃川)
       技术技能比本科重要

  在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期里,高职教育特别是沿海地区的高职院校,一直坚持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办学定位,以增强发展生命力。而在浙江、宁波地区,近90%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人员需求很现实,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就行,至于什么层次学历,对他们来讲意义都不大,而是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语言沟通、团体协作能力等。因为对企业来说,学校培养的印记在学生工作一年后可能都会逐渐消失,有些在学校表现差的学生甚至会比原来表现好的还要好用。所以高职学校培养学生应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就是培养受企业欢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专科还是本科并不重要。
      
以技术为主、以技术技能兼顾、以技能为主,这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决定了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生命力。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过去培养一个搞数控操作的学生只要数控加工熟练就可以,但由于宁波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很快,现在有些工厂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进行工序操作,所以需要的不再是流水线工人,而是熟悉整个编程及产品加工工艺的管理者。因此,如果不以整个产业发展为主导、及时调整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的话,学生就很难就业。
  为了做到这一点,去年,我们启动了专业“评估工程”,尽管宁职院在浙江省属于免评估单位,但我们还是坚持。因为通过自评可以找到发展中的不足,更加明晰发展中的定位。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声音认为高职院校比较浮躁,这点我也认同,我们自身确实存在不足。高职教育毕竟起步较晚,不成熟也在所难免,但这几年经过示范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也有了一些建设的经验,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深抓内涵建设已经成为业内共识。而专业建设就是内涵建设的根本。教育部召开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工作会议,我认为这是个信号。只有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了,社会能力提升了,才能获得政府认可并得到更多支持;只有政、企、校联动了,才能真正地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并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学校办学只有把准专业定位,不断满足政府需要、满足企业需求,才能不断得到支持,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张慧波)
    静心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沿海城市经济活跃,专业建设如何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培养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我们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和省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沟通,贪大贪全是一种思路,搞精搞好又是一种思路。2010年国家示范校验收顺利通过后,我们新班子达成了“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共识,希望能静下心来从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发挥好地方高职院校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启动了“教育教学提升工程”。主要思路一是把所有专业标准都重新做一遍,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及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定位的问题,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遴选校内骨干专业进一步加强建设,整体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内涵;二是以实用性为目标制定课程基本资源和数字资源标准,规范教学组织和管理,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三是启动校级教学名师、专业、课程带头人、教学团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启动了新一轮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落实和固化专业建设的成果,一方面加大公共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另一方面落实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通过素质教育课程落实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回归和履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职能。
  现在每个学校都在做标准、建资源,但是做完以后应用的效果怎么样呢?很难说。我认为,从国家层面加强高职办学定位和建设标准的研究和设计应该加快推进,这样可以达成共识,排除干扰,促进高职的良好发展,同时可以规范建设,避免重复和资源浪费,明确高职内涵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不缺理念,也不缺成果,缺的是如何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把成果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切实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只有这样,高职才能走得更好、更远。(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栾永斌) 


 静心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沿海城市经济活跃,专业建设如何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培养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我们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和省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沟通,贪大贪全是一种思路,搞精搞好又是一种思路。2010年国家示范校验收顺利通过后,我们新班子达成了“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共识,希望能静下心来从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发挥好地方高职院校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启动了“教育教学提升工程”。主要思路一是把所有专业标准都重新做一遍,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及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定位的问题,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遴选校内骨干专业进一步加强建设,整体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内涵;二是以实用性为目标制定课程基本资源和数字资源标准,规范教学组织和管理,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三是启动校级教学名师、专业、课程带头人、教学团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启动了新一轮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落实和固化专业建设的成果,一方面加大公共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另一方面落实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通过素质教育课程落实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回归和履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职能。

  现在每个学校都在做标准、建资源,但是做完以后应用的效果怎么样呢?很难说。我认为,从国家层面加强高职办学定位和建设标准的研究和设计应该加快推进,这样可以达成共识,排除干扰,促进高职的良好发展,同时可以规范建设,避免重复和资源浪费,明确高职内涵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不缺理念,也不缺成果,缺的是如何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把成果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切实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只有这样,高职才能走得更好、更远。(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栾永斌) 

 

 


不能强制学生去当“蓝领”


 

审稿人:赵 磊